姚冀众
简介:
正文:
以姚冀众为首的一群年轻人,默默地在余杭开始了他们“开挂”的创业人生。他们开办公司,坚持原创技术,不断自我挑战,在光电领域中一次次让同行刮目相看。姚冀众说:“我真的希望能通过我们青年人自己的努力做到一些产品的迭代,慢慢地把一些行业的核心技术、行业核心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年的力量。”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回国效力
出生于1988年的姚冀众,妥妥的学霸一枚。
2006年他考入了浙江大学光电系,在学习中发现这个领域在未来大有可为。他获得亚太环境和能源组织提供的全额奖学金,在浙江大学和澳洲新南威尔士州大学(简称UNSW)同时进行双学位学习,2011年获得浙江大学光电系工学学士,同时也以“一等荣誉生”成绩获得UNSW工学学士。
他说,真正带他走入这个领域的是在澳洲学习期间,跟随“太阳能之父”Martin Green教授在其“超高效光伏学研究中心”学习太阳能光伏技术。之后,他师从著名有机光伏专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Jenny Nelson教授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太阳能电池技术。博士期间,主要从事有机和混合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内的新型表征技术,寻求减少能量损失的方法;先后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10余篇。
2016年,他被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授予Blackett工业奖,以表彰他在求学期间的研究对推进新型光伏材料商业化应用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才能获得成果。”2017年,姚冀众回到了家乡杭州,继续在他熟悉的新材料、新能源光伏领域进行产业化研究。
因为年轻才更要掌握技术话语权
钙钛矿材料在2009年首次被尝试应用于光伏发电领域,它不仅光电性能优异,且原料丰富、成本低廉,组件的制造成本有望达到传统太阳能电池的1/3~1/2,因而显示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全球顶尖科研院校和大型跨国公司,如英国牛津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日本松下、夏普等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这项研究上。姚冀众与他的团队就是在与这些全球顶尖机构赛跑。
15.2%、16.0%、17.4%、17.9%,这不是一组简单的百分比数据,而是姚冀众团队突破钙钛矿电池组件效率的世界纪录成绩单!
技术创新很难,领跑全球更是难上加难。姚冀众介绍,钙钛矿材料可以有上亿种排列组合,纤纳光电要做的就是在上亿种组合中找到转换率最优组合,但最优组合并非一定适合大规模生产。在产品试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材料组合很完美但无法转换成产品的情况。如此一来,又要回过头对材料进行再创新。就在新材料与制备工艺的不断循环创新中,这个年轻的团队第四次打破了之前由他们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